普译生物首款中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发布

 

1月16日, 普译生物2024年一季度新品发布会在中关村科学城东升科技园会议中心顺利举行。会上,普译生物发布了公司首款中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PolyseqOne以及配套芯片和试剂盒,该测序系统为长读长测序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。

 

img1

PolyseqOne发布会现场

 

img2

PolyseqOne测序仪及与之匹配的PolyseqCell测序芯片

 

普译生物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王大千博士表示,PolyseqOne是一款中通量测序仪,设备便携小巧。测序仪通过USB3.0与笔记本电脑或台式计算机连接,控制软件界面简洁友好,操作简便。测序芯片PolyseqCell基于硅基半导体芯片,集成了核心测序信号放大部分,具有集成度高,噪声低、通量高等特点。数据产出方面,PolyseqCell单颗芯片有2560个测序单元,最高可获得理论60G的高质量数据,满足多种应用场景的测序需求。在基因组测序方面,PolyseqOne一致性准确率(30x)超过99.9%。

 

img3

普译生物总经理王大千博士介绍PolyseqOne测序系统性能

 

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研究员在发布会上展示了利用PolyseqOne开展的研究结果。在该项研究中,分别使用二代测序技术以及PolyseqOne测序系统对临床病人肺泡灌洗液的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。作为普译生物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早期体验者,王祥喜研究员认为,PolyseqOne纳米孔测序平台测序流程时间短、可以测量更长的序列,后续分析更为简单,这些方面与二代测序相比具有较大优势。

 

img4

 

王祥喜研究员介绍PolyseqOne测序仪体验情况

 

广州国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、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徐涛院士通过视频方式参加了发布会并致辞。他说到,近十几年来,医疗健康大数据在维度、广度和深度都正快速发展。随着医学“分辨率”革命,基因组、蛋白组、代谢组等多组学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广泛应用,全基因组测序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手段,是分子诊断、生物医药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。

 

img5

 

徐涛院士以视频的方式致辞

 

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润生院士在发布会上做了题为“人工智能大模型”的报告。陈院士是曾参加我国第一个完整基因组泉生热袍菌B4基因组序列的组装和基因标识,也参加了人类基因组“1%项目”和水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研究,是我国理论生物学、生物信息学以及非编码RNA研究的先驱和引领者。陈院士在报告中分享了他对当前人工智能与大模型领域的思考,并介绍了他的团队所研发的医学多模态智能整合计算平台灵枢“。陈院士表示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关键因素之一, 在生物医学领域,长读长、便携式的测序设备将能够更方便地提供更多基因组、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的数据,将极大促进”精准医疗“的发展与实现。

 

img6

 

陈润生院士在报告中

 

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刘力研究员表示, 普译生物源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研成果的转化。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,普译生物仅用两年的时间就推出了首款纳米孔测序系统。研究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创新研发,在关键环节产生突破,研发出更多的产品,为国家生命科学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
img7

 

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刘力研究员致辞

 

 

长读长纳米孔单分子基因测序的最主要优势之一,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,在技术研发领域著名的Nature Methods杂志更是将长读长测序评选为2022年的年度方法。纳米孔测序理论上的测序读长没有限制,只取决于样本核酸的读长长度。目前PolyseqOne已获得超过200Kb的单次读长数据。

 

在发布会现场,普译生物提供了PolyseqOne测序仪进行了现场实测演示。与会嘉宾可以零距离接触测序仪主机、测序芯片和测序试剂,也更深入地了解纳米孔测序的过程。

 

img8

普译生物工作人员向陈润生院士介绍测序过程

 

 

 

首页    新闻中心    普译生物首款中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发布
浏览量:0
创建时间:2024-01-17 17:23